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714M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型学科。在工农业、国防、通讯、交通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如光纤通讯、激光排版、激光相机、激光识别信用卡、激光手术刀、光存储器等已得到广泛运用。利用激光超纯玻璃纤维及各种新材料开发的新产品将在21世纪取代的电子产品,成为人类科技产品的新宠儿;正在开发的光子计算机将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容量,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倍;未来光在作为数据贮存方面也将有出色的表现,一个直径为12cm的光盘能贮存25000页面的数据,到21世纪,光盘将普遍取代纸张和印刷业;彩色激光复印机和全息图像是又一新颖的光学技术,目前已在工业设计、医学应用、保密文件等领域崭露头角,防伪商标和防伪货币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伪冒局面。
本专业科学技术知识密集,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相互渗透,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紧密联系。本专业在激光、光通讯、光计算机、光学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基础。旨在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每年可选拔优秀毕业生免试直升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息光学、微弱光电信号处理、电路分析、光通信技术、信息传输基础、激光原理与技术、近代光学信息处理、光纤传感技术、光子学基础、专业英语、专业实验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
可在电子、通讯、邮电、IT等中外合资企业、中科院研究所、邮电管理局、长途电信局等大中型企业、金融、商业、海关、科技产业等单位从事有关工作。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限制:色盲
培养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学科简介学科代码:0809
学科分类:一级学科: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
1. 080901物理电子学
2. 080902电路与系统
3.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与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总体来说,包括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则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培养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光电子技术科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电子商务及法律 信息与计算科学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不含已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13所)
物理电子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路与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主要开设院校:[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文理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贵州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皖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咸宁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德州学院。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